京津冀三地地缘相接、人缘相亲,地域一体、文化一脉,“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要求三地“坚持优势互补、互利共赢、扎实推进”。为贯彻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助力京津冀民俗文化旅游协同发展,推动京津冀民俗旅游融合互通、走深走实,助推六大房山建设,助推乡村振兴,开放聚人才,合作共发展,深入推进京津冀民俗旅游一体化进程,拓展合作广度和深度,促进三地文旅资源互补“链动”融合加速,2024年1月20日,主题为“龙腾盛世 才聚房山”首届京津冀民俗旅游协同发展大会在北京市房山区圆满举行。
此次大会由中国文化管理协会、中国乡村发展协会、房山区委宣传部、房山区文化和旅游局指导,北京民俗旅游协会、中华文化促进会燕赵文化委员会、中国民主建国会房山总支主办,河北省民间文艺家协会、天津市旅游业商会,天津市蓟州区旅游协会、河北省廊坊市文化旅游协会、河北省邯郸市旅游协会联办。大会邀请40余位国家及京津冀各界文化旅游与乡村振兴部门、协会及专家学者齐聚房山,共话发展,通过主旨发言、行业推介、合作签约、共建启动、笔会交流等丰富形式凝聚共识,分享经验与见解,共议中华优秀民俗文化传承与民俗旅游发展,倡议建立“京津冀民俗文化旅游联盟”,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贡献力量。
在大会上,全国劳动模范,北京民俗旅游协会会长刘增会就倡议发起“京津冀民俗文化旅游联盟”的目的意义作了重要讲话,被聘为联盟高级顾问的中国职工电化教育中心执行主任纪建悦先生作了表态讲话;中国文物学会会长、故宫博物院学术委员会主任单霁翔,北师大国家职业教育研究院主任、教授,原教育部职业教育发展中心主任张德祥,中华文化促进会燕赵文化委员会会长、原全国宣传干部学院副院长陈宝忠,中国红色文化研究会副会长、研学旅行工作委员会主任、原全国红色旅游办公室副主任胡呈军,分别围绕“民俗文化传承与文化自信、京津冀研学人才战略发展、京津冀文化互动融合发展、红色研学游新特征对京津冀借鉴、京津冀协同发展与乡村振兴”等主题进行主旨发言,为三地民俗旅游发展建言献策。
在大会上,相关企业和协会代表分别就“京津冀民俗文化旅游共建提升”、“主题研学助推红色房山建设”和“山乡共建共赢乡村振兴合作”进行签约。签约方将通过发挥各自优势,结合各自产业布局和定位,共同推动文旅市场的资源规划、项目投资开发、文创产品等方面的合作。
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党组成员、副局长齐慧超同志与相关领导嘉宾共同开启“京津冀民俗文化旅游联盟”启动仪式。大会发布“京津冀民俗文化旅游联盟”倡议,北京民俗旅游协会、北京市企业发展促进会、河北省民间文艺家协会、天津市旅游业商会、天津市蓟州区旅游协会、河北省廊坊市文化旅游协会、河北省邯郸市旅游协会等就组建“京津冀民俗文化旅游联盟”签约并授牌。聘请了联盟高级顾问和艺术顾问。
大会现场,举行了迎龙年新春书画名家创作活动;中华思源工程基金会、房山民建总支为房山区史家营乡金鸡台村灾后重建进行了捐赠。
作为首届京津冀民俗旅游协同发展大会举办地的房山,是首都文化大区,“源文化”品牌优势明显,拥有周口店、琉璃河、云居寺三大文化组团,大石窝石作雕刻、灯彩制作技艺、杨家将传说、史家营山梆子戏等民俗文化传承已久。近年来,在区域生态修复、文旅融合发展等领域中取得了显著成绩。“希望借助本次大会契机,在业界专家的帮助下,使房山民俗文化更好地融入京津冀大朋友圈,推动文化资源统筹、文化优势互补、文化特色释放,打通民俗旅游品牌创建新路径,通过组建民俗文化联盟、共办民俗艺术节、共创民俗文化作品、共育民俗文旅项目、共享民俗文化消费等系列举措,推动京津冀民俗旅游融合互通、走深走实,推进京津冀文化协同、高质量发展。”房山区政府副区长靳璐表示。
“京津冀民俗文化旅游联盟”成立后,各联盟单位将联手合作,发挥各自优势,认真落实签约共建内容,服务政府、服务行业、服务社会,持续组织开展社会公益捐助活动,注重民俗旅游发展成果转化,为六大房山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做出新贡献。
(免责声明:此文内容为广告,相关素材由广告主提供,广告主对本广告内容的真实性负责。本网发布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广告内容仅供读者参考。)